【Lady Grey & Babylon Kino】台灣底片攝影師柏麟:尋找日常荒謬事,烙印在深刻的黑白影像裡

現實盡是荒謬,世道不免滄涼。因為親人、寵物相繼離世,台灣底片攝影師 柏麟 (Bo-Lin)領悟到生老病死之無常,開始喜歡尋找偏離軌道的日常風景,拍攝種種荒謬的世事,烙印在黑白分明的照片裡。這次他獲 Lomography 邀請試用 Lomography Lady Grey ISO 400 35mm 黑白底片Babylon Kino B&W ISO 13 35mm 低感光度黑白底片 ,以兩種不同層次的黑白色拍攝在基隆遊玩的一天。當天柏麟相約女友及插畫家紅林三人一起出遊,拍攝輕鬆的出遊照,細節中折射出他的心思細膩,大家一起來欣賞吧!

© 柏麟 | Babylon Kino B&W ISO 13 35mm 低感光度黑白底片

Hello 柏麟! 歡迎來臨 Lomography 網路雜誌!向我們的讀者介紹自己吧!

我是 1985 年生的攝影師,創作作品以黑白照為主。我平日工作是商業攝影師,會接一些品牌合作的廣告或是雜誌的攝影硬照;眾多攝影模式中,我比較擅長人物肖象攝影,例如最近便會金馬影展合作,要拍攝一系列金馬獎評審委員的人像照。

平日閒來沒事時,我喜歡利用底片相機來創作,拍攝的主題都是生活的凌碎片段、各種我喜愛的人事物。這個習慣是來自於大學時期的我,總喜歡拿著底片相機到處走,隨心地拍攝,變成一種生活習慣或是好玩的樂趣。每隔一段時間,我便會試用不同的品牌或類型的相機,例如傻瓜相機、單眼相機,Lomography 品牌的魚眼相機或 Lomo LC-A+ 35mm 底片相機 等等,很好奇不同型號的相機拍出來的感覺。

© 柏麟 | Babylon Kino B&W ISO 13 35mm 低感光度黑白底片

閱讀過柏麟的 Instagram,知道柏麟在學院時是念平面設計,為何會轉投攝影創作?

我大學時念圖像及平面設計相關的課程,但平日最愛看展覽、拍攝相片等等。還記得那時台灣很流行 Flicker,我總喜歡不時上傳照片、挑選照片,作為閒時的娛樂。

畢業後剛好是因為找不到 graphic designer 工作,便暫時做兼職攝影助理,一個星期去一兩天的那種。感覺蠻好玩,拍雜誌、拍服裝,當時很多人想學東西,不在乎錢有多少。後來我去見一個有名攝影師的全職助理工作時,把自己的 portfolio 弄出來,他說了一句:「你很會拍照,不要浪費自己。你應該想辦法找自己的案子。」通電話整整一個小時,又被大前輩欣賞和肯定,便生起了:「好,我要來當攝影師」的念頭。

© 柏麟 | Babylon Kino B&W ISO 13 35mm 低感光度黑白底片

底片攝影和數位攝影,對你來說有什麼分別?

拍攝的節奏很不一樣呢。當我用數位相機創作時,通常我會浸沉在工作狀態。我會不斷確認 model 的狀態、動作等等。看看臨場的畫面上有什麼需要調整的地方,變相我的攝影創作失去了一種連貫性,須要邊看邊調整視角或畫面。當我想比較認真的創作時,通常會運用底片拍攝,由於不會即時看到成果,我不會猶豫太多,都是靠著自己的信心來完成拍攝,變相更加投入在整個攝影過程中。

© 柏麟 | Babylon Kino B&W ISO 13 35mm 低感光度黑白底片

柏麟的攝影作品大部分是黑白色,為什麼會喜歡用這種色彩呢?

我從中學起便開始拍照,大概 15、16歲吧。直到 2012 至 2013 年 Instagram 開始冒起,我便產生了疑惑和困擾:「當每個人都有一部手機,那我作為攝影師的價值在那裡呢?」
當時不少程式會有「濾鏡」 ,瞬間把照片變成不同顏色或風格,究竟是濾鏡好或是你拍得好呢?都分不清了。這時候我決定用黑白來拍照,不再有色彩來幫你加分時,不管是拍攝的內容或主題也好,畫面便得非常重要,後來更慢慢從此拍出心得。

首先是有質感的東西,黑白會令質感更明顯,光影變化也很適合黑白照。而這時候的局限也會出來,例如夕陽、漸變色的天空,沒有色彩會令這一切失色。但當限制浮現時,我便會開始在框架裡面找到突破;例如因為少了色紋、色彩,我會在街道上更用力尋找光線、路人做的事情、人的表情、人的動作 —— 街道上發生的事件有點脫離了照片單純好不好看的問題,變相生成更豐厚的意義。

© 柏麟 | Babylon Kino B&W ISO 13 35mm 低感光度黑白底片

這次柏麟試用了 Lomography Lady Grey 黑白底片 和 Babylon Kino 低感光度黑白底片。使用它們的第一手印象是怎樣?

Babylon Kino 低感光度黑白底片 的質感是柔和的,給我一種層次感。拍攝時的天氣太陽非常大,但你可以看到有些畫面是曝光的非常好,有趣的是暗部還有很多細節的地方被保留。例如拍攝車子金屬外觀時,它在光影下反映出很平滑、很柔順的線條,不會輕易被糊掉,影像很 shock、很銳利。能保留這種強烈的銳利度,還有反光時候散發出的光暈,讓我覺得有點像法國新浪潮電影的氣氛。相比起數位相機,當照片曝光過度時,你會覺得那是一個死白,但黑白底片,你還是會覺得它有一種漸層的感覺。

© 柏麟 | Lomography Lady Grey ISO 400 35mm 黑白底片

Lomography Lady Grey 黑白底片 這捲感光度是 400 ,我本來想等黃昏時候再拍,我滿喜歡它的反差感和粗糙顆粒質感,看起來像老照片。特別是在晚上的時候,它是跟另一捲底片落差很大,Babylon 是細節很多,但這捲底片,它幾乎只有中間最亮的地方,中間調是灰色的。例如以下這張相片,這是基隆巷,背後的亮點、海的對岸是的九份,我喜歡這捲底片的地方是它只剩最亮的亮點,中間的地方幾乎消失,產生有點抽象的效果 —— 影像只剩下輪廓和那個亮點。我會形容兩捲都很有電影感,但剛剛那捲是比較浪漫的,這卷更街頭、更狂放一點吧。

© 柏麟 | Lomography Lady Grey ISO 400 35mm 黑白底片

能否分享這次使用 Lomography 黑白底片過程中發生過有趣的事?

那要先先看看這張龜山島的照片,剛好有兩個人要經過這個地方,所以我要等他們走過來,才把這一切拍下來;這樣照片才會有多點隨機的感覺,會更好玩。 還有我們在基隆亂逛,突然感覺有好多老鷹,便打算把老鷹拍下來,後來才發現這個老鷹是假的,應該是風箏。再之後便發覺,這裡有真的老鷹,可是也有假的。有可能是這一個黑點吧,很好笑。

© 柏麟 | Lomography Lady Grey ISO 400 35mm 黑白底片

還有是有個買冰淇淋的阿姨,問我們要用杯子或甜筒裝雪糕,她堅持要用杯子,因為基隆附近風太大,用杯子裝不那麼容易融化;但我們因著拍攝效果,用筒會更好看,便開始有點爭持不下,也是現實和畫面效果的分別。

© 柏麟 | Lomography Lady Grey ISO 400 35mm 黑白底片

柏麟提及最近的讀物是卡繆《黑死病》(Plague),內容非常荒誕詭異,也觸及存在及虛無主義等嚴肅的理論,有沒有影響你的黑白攝影創作?

平常為了獲取靈感,我會看書、看電影。最近的確在讀《黑死病》,以前會因為生活很無聊,想要做和拍一些有趣的事情;後來會發現在現實的平常生活中,還是會發生一些很荒謬的事情。例如上上個月前我奶奶過世,不算很突然,但大學畢業至今 10 年期間,我爸爸過世、我阿媽過世、我養的兩隻貓也過世了,在這個過程中,我是很難過的,但後來我會覺得,好像人生本來就會發甜有點荒謬的事情, 例如葬禮上會有很多習俗或儀式,給人一種很抽離的感覺。一直覺得這件事情好奇怪,也影響我拍照滿多 —— 因為攝影是跟時間有關係,是跟你想把什麼東西記下來有關係。

© 卡繆 | 《黑死病》(Plague)

以前小時候讀卡繆的書,會覺得他覺得社會有很多很荒謬的事情,之後你會發現這些事情一直在發生,生老病死之類的事情,或是說意外。很多攝影師都很想獵奇的心態,但這種奇怪或有趣的事情可能是很小的事情,例如老闆把雞蛋殼放在盆栽上面;或是在煙火節時,很多人都想拍下煙火爆發的一瞬,我卻對煙火結束過後的一種掉落下來的東西感興趣,其實就是有一種荒謬。還有最近很喜歡拍這種汽車荒廢擱置在路邊,可能已經舊了但所有人都不想管,很世界末日,有點滄桑。

© 柏麟 | Instagram 作品

在這次的作品集,能否選取一張最代表你自己的作品,並簡單敘述一下它的特別之處?

我還是最喜歡以下這張。這個是我女友在基隆海邊的相片,她是個文字工作者,坐在海邊便開始工作,你可以看到雜草、光源很清楚,亮的地方很亮,深的地方很深,很深刻和細緻的攝影風格。

© 柏麟 | Babylon Kino B&W ISO 13 35mm 低感光度黑白底片

感謝柏麟的用心拍攝和分享!希望你也享受這次的黑白攝影體驗。歡迎柏麟的作品可以到他的 Instagram 欣賞更多!

written by kimthefools on 2022-11-13 in #culture #people

Lomography Lady Grey B&W 400 35mm

如果你在尋找出色的 35mm 黑白菲林,Lomography Lady Grey B&W 400 可拍攝出眾的色調與細緻的微粒。

更多有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