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mo’Instant Square Glass 方形拍立得相機】攝影師 Kadosa 的影像哲學: 拍久了就成為你特定的風格

Kadosa 是一名擅長拍攝人像的攝影師,這個名字其實是源自於他喜歡的一名籃球員,在大學時期便泡在攝影社的他,慢慢的從商品接案到人像攝影,也開始教學分享經驗,來看看他使用 Lomo’Instant Square Glass 方形拍立得相機 拍出來的作品吧!

©Kadosa鄧筠熹 Ariel | Lomo’Instant Square Glass 方形拍立得相機

Hello, Kadosa,很高興在線上雜誌上與你相談,可以介紹下自己嗎?

我叫 Kadosa,大家都會問一下為什麼叫 Kadosa,其實是匈牙利文,因為我大學時候有加入攝影社,需要一個英文帳號,那時候我喜歡一個籃球明星,縮寫 KD ,但至少需要五個字,所以我就找到了 Kadosa 這個字,然後也滿好念,因為我姓袁,就變成 Kadosa Yuan,就從大學用到現在。聽起來超像日文,不過好處也是從頭到尾也沒有人跟我撞名,所以我覺得也滿好的。

現在主要是接案攝影,早期我在電商公司上班,大概有四五年左右,後來就出來接案,接案也七年八年的時間,所以算起來出社會大概也十幾年有,早期從電商開始拍,所以現在案子大概也是以電商服裝為主,拍久了,也開始擴及到拍時尚雜誌、形象照之類,商品照就比較少接,所以現在基本上都是以人物為主拍攝為主。

現在也有在教課?主題大約是怎麼樣的?

對,大概在好幾年前,當時認識了 OnFoto ( 敘光室 前身 ) 的創辦人 Anna ,一開始是去上課,慢慢的變成其中的兼任老師,後來也在那邊開課,因為在台灣純教攝影的資源不多,現在的狀況大約是每年都會安排課程,大概一季有新的課程,或是原本的課程再持續。

教室的方向有創作跟古典顯影,跟攝影創作有關的課程,主要我現在的工作跟商業攝影人物比較有關係,所以我一開始是教跟人像,技術方面相關:修圖、打光,後期現在是開跟街拍相關的課程.

本來我在工作之餘,也會進行街拍,對我來說是一種滿療癒的方式,有些同學是剛接觸攝影,平時也會在路上拍照,相對也是比較入門的課程。

©Kadosa鄧筠熹 Ariel | Lomo’Instant Square Glass 方形拍立得相機

本來我在工作之餘,也會進行街拍,對我來說是一種滿療癒的方式,有些同學是剛接觸攝影,平時也會在路上拍照,這算是一個比較入門的課程。

你會怎麼教學呢?

嗯,因為每個人拍攝的方式跟視野都不太相同,在街拍這堂課程裡我會固定在一個區域,並且設定一些主題,把拍攝方向聚集起來,像是線條、色塊、人物.後來主題就會比較抽象,然後接下來就會越來越詩意,例如:惆悵、流離... 讓大家去拍攝後,再聚在一起評圖,這方面滿重要,會詢問為什麼這樣拍,讓大家發表自己拍攝的想法,透過這個方式了解每個人看世界的方法不同,我也透過這樣的分享當中給出我自己的意見.

過去你在大學攝影社也是這樣學習嗎?

以前比較算是自己摸索,因為攝影社也是找外面老師,可能就是用 PPT 教學一些明亮、曝光,實際拍攝比較少,但外拍通常都像是出去玩,激發的感覺沒那麼多。

那通常你會給想要學習攝影的人怎麼樣的建議?

假設說你很喜歡攝影,對這件事很有熱忱的話,用你手上可以用的器材去拍,不一定要買什麼相機,確實它會有個效果,用手機拍也好,其實我也會用手機拍,我還特地創了一個帳號,器材不是重點,重點是要去拍,去拍關心的題材,例如:家人、朋友,接下來可以去觸碰沒有拍過的題材,之後也可以思考哪些東西越拍越有興趣,中間去發現攝影有更多的領域。

中間很重要的是,拍完照一定要花一點時間看照片。看自己喜歡什麼。因為一開始接觸時,你會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這是很多人一開始接觸攝影時很大的問題,就像找工作一樣,但一定要拍,因為你不拍就不知道,但事後看照片時,會發現有件微妙的事情,有些東西會不斷出現,那就是你有興趣的題材。久了之後,那會變成你特定的風格。

©Kadosa鄧筠熹 Ariel | Lomo’Instant Square Glass 方形拍立得相機

平常你職業上拍攝會被分類為時尚攝影或是商業攝影師,但你自己也經營街拍以及拍立得帳號,你會怎麼定義自己的類型?

老實說我一開始沒有很喜歡被定義成什麼風格的攝影師,但現在也不太在意了,我也不會定義自己是什麼樣的攝影師,我只會定義自己是一個喜歡拍照的人,我也是從 18 歲上大學開始,從底片相機 Nikon FM2 一路拍到現在,也有 10 幾年了,現在除了用數位拍照之外也蠻樂於使用不同的媒材或相機來拍照,記錄一些不同的主題。

享受拍照過程中跟人的溝通嗎?

其實滿難的,個性不一樣,需要溝通。在工作上,倘若對方有經驗的話,就不需要講那麼多,但其實私底下,確實需要溝通,需要讓對方理解在做什麼,再讓對方知道要拍什麼,與他們溝通。但其實我有時候也會故意不做功課,或是不會和對方聊太多,讓雙方保持一點探索的空間,也蠻有趣的。

©Kadosa鄧筠熹 Ariel | Lomo’Instant Square Glass 方形拍立得相機

這次 Lomography 找你合作,你一開始的想法是如何?

是滿開心的,因為有點久沒被採訪,感覺有些有趣的事情要發生了。像這次拍攝對象是演員,也是之前透過經紀公司認識,當初有提過可以來拍點東西,是跟表演有關,剛好可以搭上這次的合作。

©Kadosa鄧筠熹 Ariel | Lomo’Instant Square Glass 方形拍立得相機

之前有嘗試過 Lomography 的產品嗎?對於底片攝影抱持什麼想法?

好像有過,但有點久遠,我覺得底片確實是一個很好的媒材,跟數位的不同就是換個方式拍,這樣的媒材就是拍了不能看,像是現在用數位工作,拍著馬上用電腦看,客戶有時就會反應問題,或是被髮型師及其他工作人員打斷,但當下拍攝的氣氛就斷掉了,底片的好處就是它沒辦法看,而且大家都知道這件事情,一卷底片頂多 36 或是 37 張,若我拍 120 ,又更少一點,12 張或 10 張,我們大家都會知道要 focus 在那個當下。

©Kadosa宛余 | Lomo’Instant Square Glass 方形拍立得相機

可以跟我們說說這次的概念?並且最喜歡哪張照片?

這次有兩個部分,第一個是因為我前陣子有看了一本攝影集,它是由一個故事展開的,那個故事人事物地點重新再拍一次,我覺得這樣轉化的概念滿有趣的,另外一個人用一個新的視野重新詮釋這本書的故事。所以我也是用這樣的概念,請他們提供最近有什麼有趣的事情,第一個就是她感覺自己非常渺小,像是沙塵,所以我就在晚上去有點燈光的公園, 是在新店附近公園的斜坡,但一開始我發現拍攝出來有點暗,不過靠近的話效果就不錯。

剛好太暗也跟要講的東西滿符合,就有點像一點沙塵在星空,所以裡面我滿喜歡有手的這張,還有躺在地上這張,因為顏色滿美的,還有這個是在操場的溜滑梯,雖然有點暗,但也跟主題契合。

©Kadosa鄧筠熹 Ariel | Lomo’Instant Square Glass 方形拍立得相機

另外這位朋友是一名模特兒,主題是: 「 沒有你的地方都是流浪。 」本來希望有點旅行感,但也是邊玩邊拍,中間有個地方可能在回電,閃光燈沒閃,但我個人滿喜歡長曝到,滿有趣的。

©Kadosa宛余 | Lomo’Instant Square Glass 方形拍立得相機

我個人比較喜歡的是這張雖然看起來有點失敗,但有實驗性的感覺。因為有個鯨魚在松山車站,但因為有點距離,所以有點可惜沒拍到鯨魚。還有最後有一張朋友自拍的這張,我個人也很喜歡。

©Kadosa宛余 | Lomo’Instant Square Glass 方形拍立得相機

對於工作以及自由創作,兩者你會怎麼權衡?

工作確實滿累的,剩下能拍創作的體力也沒那麼多,所以有時候會想要用比較輕鬆單純的方式進行,團體拍出來的東西會需要整合大家的想法,會花蠻多時間在整理跟溝通,個人創作就可以比較有效率的方式進行.兩者基本上我分得蠻開的,工作上還是會以客戶為主,有遇到能夠發揮的場合就盡情發揮.

這次主要以人物為主,你對人物攝影有什麼看法?使用拍立得捕捉感覺如何?

拍人的重點的話,我覺得氣氛滿重要。 底片的話,學習成本比較高,首先要抓到相機的調性,熟悉閃光燈強亮度,適應後就沒問題。畢竟底片就是有些學習成本,每台拍立得閃光燈強度也不同。但第二次的話就沒什麼問題,距離這些大概熟悉了之後。

拍立得相機拿出來後就是有親切感,讓模特兒也比較放鬆,比起拿起數位相機的時候,距離感沒有那麼重。

©Kadosa宛余 | Lomo’Instant Square Glass 方形拍立得相機

對於使用 Lomo’Instant Square Glass 方形拍立得相機 有什麼建議?

主要要注意閃光燈,加亮拍,數量有個顯示器在旁邊,還有要注意焦距在前。

可以跟我們分享些之後的拍攝計畫或是課程?或是任何想說的話!

計畫的話,其實我以前有出過一本攝影集,現在想把這些一直以來的紀錄做個漂亮的總結,例如展覽或這些拍立得照片及其他主題做本攝影集,陸陸續續也拍了很多年,將這個階段的的自己做個整理。嘗試拍些沒接觸過的主題,延續拍攝街拍。

©Kadosa宛余 | Lomo’Instant Square Glass 方形拍立得相機

謝謝 Kadosa 使用了 Lomo’Instant Square Glass 方形拍立得相機 拍攝了自己的創作,也細心與我們分享了這麼多對於影像的看法,並且耐心給予初心者經驗,感受到他對於影像的尊重與熱情。想看更多他的作品,請追蹤他的 Instagram 以及查看他的 網站

written by truelin on 2023-12-08 in

未有留言

更多有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