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mography 底片&相機】#小編實測:鏡中自我 — 總會留下一些什麼吧!
1 Share Tweet在這個時代...你可以從手機找到快速的愛情,從交友軟體找到伴侶,看短影音好像知道了全世界,但有些什麼還是專屬於舊時代的浪漫,像是老派的約會,或是底片不停的紀錄。
我拍底片的資歷已有十年,起初也是先玩數位相機,當時爺爺看我愛拍照送了兩台 Pentax 的傻瓜相機給我,但要到某天朋友從 ebay 買來一堆不確定是好是壞的底片相機才引起了我的興趣,後來有閒暇時間後才開始摸索。
一開始大學一年級時,跟朋友一起在某家店買下簡易的 110 底片相機,在香港的油麻地拍攝下第一次的影像,再到後來的 Lomography 110 魚眼相機,因為 110 相機便宜好入手,對於學生來說是很好的選擇。
再到後來購買了電影 《 一一》裡小朋友不停使用的 35mm 底片傻瓜相機,因為我很喜歡那句:「若事情只看得到前面,不就有一半的事情看不到了嗎?」
同時底片相機也不斷伴隨我成長,在低潮時,我什麼都沒有,就只有底片與相機,不停拍著,想留下些什麼。也去參與了底片沖洗的課程,那種從無到有影像顯影的經過,讓當時對於什麼都沒興趣的我,大為感動。
曾經我上過一些攝影的課,很講究影像傳遞的資訊,或許我不斷拍攝鏡中的我肯定也是有些事情想說,不過卻跟大眾無關,是很「私我」的領域,最後我不停 struggle 後,認為 :「無論你怎麼想,這裡是不能撼動的領域。」畢竟,私我以及我的小小意念也是很重要,值得被尊重的。這樣的攝影,是出自我的本我。
到後來離開了舊有環境,遇見了一些新的人,有些人不介意我拍,有些人喜歡漂漂亮亮的留下紀念,雖然每個人都不同,但我想有些時光一去不復返,最重要的是我們當時的相遇。
「但是總是會留下一些什麼吧,留下什麼,我們就變成什麼樣的大人。」— 在 《藍色大門》中,張士豪這樣對孟克柔說。

直到我再遇到一些專業的朋友,他們給了我一些不同的意見,對於測光、去理解拍照專業知識的要求,再到去上了一些課,才曉得光的重要性。
隨時找到協助與資源也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當有戀人時,我喜歡紀錄下戀人的各種樣貌,這是蔡明亮導演給我的啟發,許久以前我跟朋友討論著他的長鏡頭:「為什麼可以拍一個畫面那麼久?」等到我自己拿起攝影機才終於明白,為什麼可以每部電影都找一樣的人拍,拍那麼久,那是因為有愛。
當然紀錄下彼此當時眼裡的光也是重要的。
總之,祝大家都長長久久,當我沒有對象可以拍的時候,我會拍攝下自己,因為愛自己也很重要!
很忙碌時,我專注於經營當時的生活,專注於打造一個家,給不同的人好的感受,完成工作的每項任務,但回歸到我自己,我也很好奇在每段關係結束後,每個階段結束時,我會成為什麼樣子。
大家想必都看過那些影片,從小不斷拍一張照片記錄到老,這就是「時光」的威力。儘管我不是明星,也不是多偉大的人,但我還是我呀,感謝我自己一直以來的陪伴。
也許有一天我回顧這些鏡中的自己,會懷念也說不定。在這樣跌跌撞撞的成長中,我不斷凝視著鏡中的我自己,去找到「我」的概念。
尊重了自己,才能尊重他人,才找到了自我實現。而我希望這樣的凝視,可以是溫柔堅定,而且不企圖征服你。

感謝大家觀賞完最新的小編實測,也在這拜個晚年,祝大家蛇年都否極泰來、順順利利,也祝大家情人節快樂!願我們都能愛自己也愛別人。
written by truelin on 2025-02-14 in
未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