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momatic 110 底片相機】攝影師 Steve:記錄下這個讓自己有點討厭但卻又離不開的台北市
1 Share Tweet攝影師 Steve 時常在自己的社群平台分享工作或是特殊視角的照片,這次我們找了他嘗試 Lomomatic 110 底片相機 並且嘗試了兩捲獨特風格的底片- LomoChrome Turquoise ISO100-400 110 藍調特效底片-2021 新配方 以及 Lomography Orca 110 黑白底片 ,一起來看看成果吧!
Hello Steve, 很高興在 Lomography 線上雜誌初次相見,可以介紹下自己嗎?
嗨~ Lomography 線上雜誌你好!我是 Steve,目前在利光攝影棚任職攝助工作。興趣應該就是攝影沒錯了,當攝影想要從興趣轉變成為工作的一部分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和犧牲,而我目前正在這條道路上,希望有天可以達到目標並成為自己的理想模樣。
你是如何踏入影像工作產業的?
在踏入影像工作產業之前,我曾經在廣告產業中打滾了將近五年左右,從廣告業務做起到後來和朋友合夥工作室,自己也在工作中不斷的找尋自己的喜好和方向。在每一次擬定的企劃當中我總是積極的融入和攝影師合作,透過執行過程中的細節慢慢對攝影產生了興趣,開始了解對於生成影像這件事帶給自己的成就感遠大於企劃面的執行。
在疫情期間利用了一段時間沈澱,決定在三十歲之前拋下所有包袱給自己轉變的機會,因緣際會在社群上看到自己欣賞的攝影師正在招募助理,我投下履歷後便開始了自己踏入攝影工作的第一步,而「快樂」的時間總是過得很快,不知覺已經入行了將近兩年!
對你來說,底片是怎麼樣的攝影呈現?
一開始接觸攝影是從數位相機入門,拍攝數位一年左右後開始感到疲乏。不論是工作或是私下的拍攝,很常發生拍了幾百幾千張後來只能挑選十分之一的照片的狀況。也許是對自己的要求,我開始去研究和思考攝影的本質,意外的摸索了底片攝影這個領域,仔細品味好幾位日本攝影家的底片作品後我深深被打動,原來攝影的根本是如此的刺激啊!
底片攝影的呈現對我而言,說穿了只是媒材和成像之間的因果關係,更多的是自身對於當下拍攝的思考和構圖的訓練,透過不同環境以及各種底片的使用而增加經驗,能夠在未來的每次拍攝做出正確的判斷。
當然我還是享受在這種拍攝當下的未知性和不確定性,透過每一段時日的拍攝到最後底片沖掃出來的那一剎那,即便是拍不好或是失敗的成像,整個過程還是能確實的帶給自己不斷進步的養分,並對於攝影本質這件事上也能夠慢慢建立自己的邏輯思維。
過去,你使用數位攝影還是底片攝影居多?底片攝影中又是使用什麼格式?
對於自己的拍攝習慣,大部分的時候工作上使用數位居多,自己私下或是工作上的側拍紀錄我則喜歡使用底片。底片拍攝則是以 135 的格式為主,一開始接觸底片攝用手動對焦的相機居多,直到最近開始將底片拍攝應用在工作之後,才開始使用 CONTAX G 系列機種以及 P&S 相機,畢竟拍攝速度上來說還是自動對焦比較吃香,避免自己錯過拍攝的時機。
這次使用 Lomomatic 110 底片相機 的感覺如何?是初次使用對吧?
這次拿到 Lomomatic 110的當下首先是被可愛的外型吸引,可拆卸的閃光燈我覺得也是蠻不錯的設計,在白天或是天氣良好的日子可以輕巧攜帶。初次使用 Lomomatic 110 其實對於自己也是一個挑戰,第一次嘗試使用估焦進行拍攝,說實話一開始還是不太習慣對於距離上的掌握,上手幾天才開始覺得順手。玻璃的鏡頭的成像在照片沖掃後,在 110 片幅底下是可以接受的銳利度,唯一讓我覺得有點可惜的是有一些白片或是疊片,可能是在過片上出了一點問題。大致上是很適合剛接觸底片的新手和小朋友使用的相機,基本上在任何場合都可以無壓力的進行拍攝。
可以與我們談談使用 LomoChrome Turquoise ISO100-400 110 藍調特效底片-2021 新配方 與Lomography Orca 110 黑白底片 的心得?
我覺得黑白底片的成像蠻令人驚艷,我喜歡黑白底片的對比以及粗糙的顆粒質感,整體而言拍攝的成果氛圍感十足。Turquoise 底片則是我第一次使用創意的色調底片,藍橙反轉的效果挺有趣的,但沖掃後的的色彩飽和度老實說有點差強人意,後來也在網路上搜尋其他人拍攝此款底片的效果,感覺 120 和 135 的格式拍攝下來的顏色可能更為出色,未來有機會也會願意試試看此款色調的 135 底片。
當初有特別規劃主題嗎?拍攝出來的成果是否如預期?
其實一開始拿到相機也是苦惱了好幾天,不斷思考自己是否要有目的性或是進行系列的拍攝,但後來想想所謂 110 間諜相機應該就是要能夠進行隱蔽性強一點的拍攝,(雖然 Lomomatic 110 拿在手上還挺顯眼的,還有路人問我這台是什麼相機)最後還是決定以自己生活周遭瑣碎事物進行拍攝。拍攝後的成果老實說還是有點小小失望,除了有一些白片以外,可能自己對於估焦的拍攝掌握度還不是百分百,難免會有失焦的狀況,但整體使用下來我想還是瑕不掩瑜,是一段無壓力並能夠開心拍攝的日子!
幫我們選出一張這次拍攝最喜歡的照片吧!
這次最喜歡的應該是這張照片吧!印象很深刻當天是參加台北時裝周,我蹲坐在媒體席上,旁邊都是使用長焦大砲拍攝的攝影師,而我則是攜帶了 G2 進行拍攝,一下子拍的太忘我,36 張底片在走秀快結束的時候竟然都被我拍完了,這時突然想到身邊還有一台 Lomomatic 110,趕緊在謝幕之前拿起相機按下快門!
未來還有沒有什麼想嘗試的 Lomography 產品?
最近看到 Lomography 推出的 Lomo'Instant Wide Glass 讓我起了非常大的興趣,平常我也有拍攝寶麗來的習慣,但目前 600 的機型在拍攝上其實也是蠻多限制的,尤其是最近對焦距離有限制的部分。蠻好奇 Lomography 的拍立得的實力如何?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拿到實機好好的拍攝一番!
最後,有沒有什麼未來關於影像的計畫,或是任何想說的!
其實這次在接受到 Lomography 的拍攝邀約我真的是受寵若驚,畢竟自己平常在社群上還是略為低調,工作上以外的空閒時間也蠻有限,真的很難花更多心思經營自己。
記得首次接觸到 Lomography 是 Lomography 800 這支底片,拍攝成果我真的非常滿意,顏色和成像的細膩度對於通常在室內或是下班後的夜晚拍攝的我確實無可挑惕,進而讓我更加欣賞並認識 Lomography 這個品牌。除此之外也很感謝 Lomography 願意認真的在台灣經營底片這個相對小眾的市場,讓更多新手老手願意投入底片的拍攝,彼此之間能透過攝影這件事得到快樂甚至交到朋友!
對於拍攝計畫的想法,最近其實也有起心動念透過 Lomography 800 再進行一段時間的夜拍,也許是在工作後或是夜深人靜的凌晨,記錄下這個讓自己有點討厭但卻又離不開的台北市。非常希望未來自己還有機會可以再和 Lomography 進行影像的合作,透過品牌的推廣和攝影師的作品,讓更多人願意更加了解底片攝影甚至投入底片攝影,這也許也是現在的我做起來會覺得開心和充滿成就的事情了吧!
謝謝 Steve 為我們嘗試了 110 片幅與藍調、黑白底片,也與我們分享了從喜愛攝影到踏入行業的過程,請追蹤他的 IG 觀看更多照片以及追蹤更多動態!
未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