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mography 120 底片】藝術家阮璽的無人之境:錯誤與失敗也能很有趣

阮璽,觀弱音的主持人,藝術家,同時也是攝影師阮義忠的兒子,顛覆傳統的拍攝以及思想,與 Lomography 提倡的精神不謀而合,這次拍攝的過程他特別到了月世界,卻因相機的損壞導致意外的漏光效果,更帶有奇幻的氣氛,讓我們來看看這次阮璽使用 Lomography 120 底片 的成果!

© 阮璽 | LomoChrome Turquoise ISO 100-400 120 藍調特效底片-2021 新配方

Hello 阮璽, 您好,可以跟我們介紹下自己嗎?歡迎第一次來到 Lomography 線上雜誌!

我是藝術家、攝影老師、podcast『觀弱音』的主持人。

© 阮璽 | LomoChrome Turquoise ISO 100-400 120 藍調特效底片-2021 新配方

這次拍攝了 Lomography 120 底片 ,你過往拍攝的經驗如何呢?

有幾台 6x6 、6x7 的相機、底片拍 135 比較多,但蠻喜歡雙眼 6 x 6 的拍攝感覺。

© 阮璽 | Lomography 120 底片

身為阮義忠攝影師的兒子,父親與你的拍攝風格似乎相當不同,你怎麼看待?

父親的黑白作品嚴肅深情、我的彩色作品幽默調侃,有人說他的作品富有音樂性,而我的作品自帶音效感,看他作品像在看報紙,看我作品像在看 youtube,這兩種形容的方式我都蠻喜歡的。

© 阮璽 | Lomography 120 底片

這次拍攝的 120 底片,你最喜歡哪張呢?

這次拍的幾張 Lomography 120 底片,因為相機意外壞掉所產生的效果,每一張都蠻喜歡的,因為我特別喜歡錯誤產生的意外,因為拍好不難,但要壞得有趣不容易,我有句口頭禪:讓錯誤呼吸一下。

© 阮璽

這次特別挑了月世界來拍攝,是想呈現什麼感覺?

因為底片的色調關係,我就想拍出不在地球,非人境的感覺。

© 阮璽

你對於底片存在目前當代的想法是什麼?

使用底片拍攝時的當下不知道會拍到什麼,只能十分專注拍攝的當下,覺得這點在數位時代尤其重要。現在大家太依賴數位相機本身的連拍,也太怕沒拍好一直確認螢幕上的影像,當不斷監看螢幕時,反而錯過當下最美好的那些時刻。

我很喜歡用底片去拍攝身邊的人,專注當下每次的對話與凝視,像是一期一會,無法再重現。覺得喜歡拍照的人都該嘗試用底片去拍照看看,深刻的體會當下的意義。

© 阮璽

對於 Lomography 提倡創意的玩法,實驗的攝影,有沒有什麼想法?

我常常覺得我的底片作品自帶 Lomo 味,因為我相機常壞掉,產生了很多錯誤的結果,一般攝影師可能覺得是失敗的照片,我反而開心的當寶,我越來越相信偶然與不可控,大家都想要做出完美的作品,但我盡力了,我接受那些錯誤帶給我的樂趣,說實在的我覺得我很多錯誤的底片作品比所謂的「正確」底片作品來得更好。

© 阮璽

關於這次曝光的影像,可以說說看背後的想法嗎?

我作品以手機為主,但其實我也拍了大量的底片,這次特別挑選那些有瑕疵,大家常規認定底片裡所謂的失敗品,但我覺得這些作品有意思極了,我拿這些作品出來,是想跟大家說錯誤跟失敗也能很有意思。

© 阮璽

之後還有沒有什麼想嘗試的 Lomography 產品?

想玩看看手機底片掃描翻拍器。

之後還有任何關於影像的計畫,或是想與我們分享的?

我現在花很多時間在畫畫,在此附上一張最近的畫。

最後,可以與我們聊聊前陣子在「台南藝術駐村」的事情嗎?

我下台南是去我好友小龍的 「不務正業書店」 辦展跟駐村,因為在台南上課學費相對比台北便宜,駐村兩個月期間報名了陶藝、版畫、吉他、麵包課,再加上每天的畫畫與拍照,我把這些學習所產出的作品在展覽中都展了出來,目前的我已經不想只做攝影,因為有太多好玩的事了,我想體驗跟學習那些不擅長的事,並把它們跟生活結合創作出作品,那就是我以後要做的事,可以是繪畫、陶藝、裝置、甚至小說,啊對了,我最近報名了散文課,我很期待之後能用文字來創作,我很謝謝好友小龍的邀約,在台南很開心的生活了兩個月,很認真的學習與辦展,在那兩個月我們或多或少也都被彼此給啟發了。

© 阮璽

非常感謝藝術家 阮璽 與我們的對談,也使用了我們的 Lomography 120 底片 ,從攝影到各種媒介,請持續關注他的創作以及 podcast!

written by truelin on 2024-04-15 in

未有留言

更多有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