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mo Minitar-1 2.8/32 鏡頭】 跟隨本島底片愛好者 Daniel 漫遊街道,與城市和底片來一場老派約會

「我們要散步,要走很長很長的路。約莫半個台北那樣長,約莫九十三個紅綠燈那樣久的手牽手。 只有在散步的時候我們真正的談話,老派的談話」—《老派約會之必要》

只有散步的時候,我們才可以擺脫電話屏幕,拿起相機把視線停留身邊的風景,無論是都市,還是郊野,建築物,或是街道,透過散步我們仔細欣賞這個城市的美麗,而透過攝影我們學會重新詮譯這個這個島嶼的不同面貌。黑白底片彩色負片配上 Lomo Minitar-1 鏡頭 , 攝影愛好者 Daniel 一邊散步一邊拍攝日常光景,專注地按下快門,記錄當下的畫面。一起來欣賞他的照片,讓我們拿着老派的底片相機,緩慢而實在地,和熟悉的城市來一場老派的約會。

© Daniel Yang | Lomo LC-A Minitar-1 2.8/32 鏡頭

Hello Daniel!歡迎來到 Lomography 網路雜誌,向我們的讀者介紹一下自己吧!

一個平凡的上班族,機緣下踏入了底片攝影的世界並深陷其中,著迷於老相機的機械工藝、化學變化的銀鹽顯影。上班時間的縫隙、下班與假日,出遊或是在家附近閒晃,都是拿起相機拍照的好時機。

© Daniel Yang | Lomo LC-A Minitar-1 2.8/32 鏡頭

是什麼時候開始你的攝影之旅呢?

直到工作後才存錢買了第一台數位單眼相機,但過去只是用它做為旅行紀錄使用;真正開始走入攝影,主要是幾年前在家裡找到一台塵封已久,數十年前外公終於有經濟條件得以出國旅遊,在日本購買送給母親的底片機械單眼相機 Nikon FM2;經過整理後功能如常,意外開啟了我的日常攝影歷程。除了學習各種攝影器材的基本概念以外,也藉此重新認識底片這個已經被埋藏在兒時記憶的玩意,甚至進一步學習當今已鮮少人會的暗房技術。

© Daniel Yang | Lomo LC-A Minitar-1 2.8/32 鏡頭

你最常用的攝影器材是什麼?

由於我的拍攝主題多以街頭、日常光景為主,在顧及成像品質以外,相機的輕便與方便操作是主要考量。因此使用 135 底片方面,可換鏡頭、上山下海都很耐操的 Nikon FM2,以及不敗經典的 Leica M6;或是考量日常出門好攜帶,或做為不同焦段配置的 Lomo LC-A / LC-Wide ;在使用 120 底片方面,則以摺疊蛇腹設計的 Fuji GS645S 為主,都是我近期最愛使用的系列。

見你大多的照片都是拍攝台灣本島的街景,可以跟我們分享你的拍攝靈感嗎?

說穿了,在我一頭栽入底片相機的世界以後,還沒能機會帶著出國,就面臨了 Covid-19 的疫情時代;所以直到去年解封開始出國前,都是累積在台灣的作品。

但也在這三年間,因無法出國旅遊,反而有更多的機會重新好好認識台灣。
© Daniel Yang | Lomo LC-A Minitar-1 2.8/32 鏡頭
而除了建築或街道的硬體外,人們在這之間的生活日常與移動行進,都是我想要紀錄的題材。

進而發現,雖然很多人會說台灣很小,但台灣擁有著相當豐富的人文與自然風景;每個地方的街道、民宅常各有其不同的樣貌;或寺廟、教堂作為信仰中心,透過建築設計與祭祀活動,承載了文化與工藝精隨;公共建築則保留了不同時代下,社會所側重的美學風格、功能性或議題性。

© Daniel Yang | Lomo LC-A Minitar-1 2.8/32 鏡頭

你最喜歡 Minitar-1 Art Lens 哪些地方呢? Minitar 鏡頭和其他微單眼鏡頭有甚麼分別嗎?

一開始會注意到這顆鏡頭,主要源自於我本來就是 Lomo LC-A 的愛好者。這台蘇聯時代的小相機乍看簡陋,但其配備的 Minitar-1 32mm f2.8 鏡頭光學表現相當優異,尤其在色彩飽和度,以及影像銳利等層面,都相當令人驚艷;而其成像天生擁有的暗角,也為照片帶來其獨有的美。

© Daniel Yang | Lomo LC-A Minitar-1 2.8/32 鏡頭

除保留了我所喜愛的光學特質,對比在 LC-A 上無法任意變換光圈快門組合的侷限,使用 Minitar-1 鏡頭 則可以完全配合單眼相機做出各種變化。另外,由於有使用過 Lomo LC-A ,對於 Lomo LC-A Minitar-1 2.8/32 鏡頭 這顆鏡頭能快速調整對焦距離的四階段感到毫不陌生,也很慶幸 Minitar-1 鏡頭 有保留這項方便操作的優勢設計;而若想要精準對焦,這顆鏡頭也能夠與 Leica 的連動對焦機構耦合,完全可依照個人的使用習慣、拍攝題材風格進行調整。

你分別用了黑白底片和彩色負片拍攝不同風景,許多底片初學者都不太敢嘗試黑白底片,你覺得黑白底片之於彩色底片有哪些難以取替的優點呢?

相較於彩色底片,黑白底片雖然沒有豐富的色彩,對於曝光的寬容度也相對較低,若沒有基礎的概念進行曝光+/-補償,有可能無法拍出自己想要的成像;

© Daniel Yang | Lomo LC-A Minitar-1 2.8/32 鏡頭
但黑白底片能夠回歸到最單純的光影、明暗變化,對於眼睛所看到的影像提供了新的切入角度,在很多題材上反而可以拍出完全不同的效果。

而黑白底片可以依據規劃每捲所主要拍攝的題材、環境,再加上考量所希望成像的對比反差,不論是事先調整測光的ISO值基準、再相應增減感顯影,或是以不同色的濾鏡搭配,就能做出明顯的變化,使用的彈性較大。更何況在這個萬物皆漲、尤其彩色底片價格一飛沖天的年代,黑白底片價格相對明顯可負擔。

© Daniel Yang | Lomo LC-A Minitar-1 2.8/32 鏡頭

你帶着 Minitar 鏡頭到過好多地方拍照呢!你帶著 Minitar-1 Art Lens 拍攝時有遇到什麼難忘的經歷嗎?

這是一顆很“輕薄”的鏡頭,裝在徠卡機身基本上就是沒有甚麼突出厚度的設計、方便攜帶,這是有別於市面上各種鏡頭產品相當少見的優勢,很適合我這種喜歡騎著腳踏車到處拍照的人。但用在徠卡這樣的旁軸底片相機身上,有個需要注意的情況就是,因為觀景窗是看不到實際鏡頭收到的畫面,因此在我欣喜地第一次使用這顆夢寐以求的鏡頭拍照時,完全沒注意到自己在調整光圈、對焦的甜不辣手指有好幾張也跟著不小心入鏡了。

© Daniel Yang | Lomo LC-A Minitar-1 2.8/32 鏡頭

在數位相機極度普遍的時代,你依然選擇使用底片來拍攝。為什麼會有這個選擇?

儘管不能否認這年代以數位攝影為主,甚至手機鏡頭記錄日常已經是生活上不可或缺的一環,但對比數位相機,底片相機仍有很多獨特的魅力。對比數位相機,拍照刪除都極為容易,拍照往往直接用霰彈打鳥的方式、連按快門解決,或是讓演算法接手一切;使用底片拍攝,講得現實點就是每張照片快門按下去就是有成本,促使自己在按下快門前,對於構圖、光圈、快門速度都會認真思考。

而底片可塑性極高,既能講究精確、做出數位相機無法比擬的細膩色彩高畫質,也能隨心所欲、拍出展現極具特色美感的風格照;而以技術規格而言,不同款式的彩色底片各自有不同的色彩階調表現,黑白底片的成像質感更是數位感光運算至今仍難以取代的。

© Daniel Yang | Lomo LC-A Minitar-1 2.8/32 鏡頭

對初次嘗試使用 Minitar-1 Art Lens 的人會給什麼建議?

攝影對你來說是什麼呢?想通過攝影來傳達什麼訊息?

攝影對我而言是很單純的,就是記錄下真實生活中的畫面,不論是靜態或動態;可能是有故事情節的,也可能就是任何一個隨機的、眼前的畫面。我一直都覺得我攝影的重點是自己看到了什麼,倒還沒想過要藉由影像訴說什麼。

© Daniel Yang | Lomo LC-A Minitar-1 2.8/32 鏡頭

最後請在用 Minitar 鏡頭拍攝的照片之中挑選一張你最喜歡的底片照片並告訴我們喜歡的原因!

這是從高速公路上,由三重跨過淡水河即將進入台北市前,會在右手邊的河岸看到的一副地理標記,位在河岸自行車道旁邊,於堤防牆上由許多片的塑膠片組成巨幅的 "TAIPEI" 。作為一個台北人,每次乘車要返家,經過漫長的車程一但看到這個標誌,就會知道離家近了;這裡也是假日騎腳踏車常會行經的地方,也代表著這個城市相較於台灣其他地方,是對於腳踏車很友善的。

© Daniel Yang | Leica M6 底片相機 & Lomo LC-A Minitar-1 2.8/32 鏡頭 & Lomography Fantôme Kino B&W ISO 8 黑白底片

感謝 Daniel 的用心拍攝,讓我們透過照片漫遊城市不同角落,看見熟悉的城市裡不一樣的風景 。喜歡 Daniel 的照片可以到他的 Instagram 欣賞更多!

written by daioiyiu on 2023-04-23 in

更多有趣的文章